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蓝疆情-空七军战友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6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地情缘(三)——原航空兵英雄中队飞行员胡世昌人生际遇 [复制链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9:17: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三集 目录表


  第六章调学——为走好人生前路充电………………2

  第转业——人生十字路口的第二次选择………9

  第长沙机床工业公司——今生工作和事业的最后一个驿站…16

  (一)初识沈经理,军地见差异……………………16

  (二)在其位,谋其政………………………………17

  (三)市内建新家,日子淡如水……………………20

  (四)挺身解难去支农,乡情乡恋深复重…………20

  (五)兴趣为师勤补拙,攀登舞林新高地…………28

  (六)婚姻癌变劳燕分飞,留取教训寄语后人……32

  (七)儿女疏离常相思,一朝走近情更浓…………45

  (八)履职代言遭报复,赌气退休走新路…………47

  第九章 春去春又来,花落花又开……………………51

  第十章 我将心血付夕阳,舞出人生新天地…………53

  (一)湘江之滨的偶遇………………………………54

  (二)初步登场,一炮打响…………………………56

  (三)“钱途”生嫉妒,舞路尝艰辛………………58

  (四)我为舞蹈献余生,诸君身健尽欢颜…………60

  (五)诚伩做人,友情永恒…………………………62

  (六)新人接力,急流勇退…………………………66

  第十一章 游记——西欧之行见闻与随想……………67

  (一)空中奇观………………………………………69

  (二)视觉中第一印象——天蓝地绿………………70


  (三)迷人的瑞士风光………………………………71

  (四)厚重的历史文化,卓越的建筑艺术…………72

  (五)从行路规则看社会人文关怀…………………74

  (六)平安和谐,自由富足的社会生活        ……………75

  (七)友谊穿越国界,微笑拉近距离………………77

  (八)人生最短的一个夜晚        …………………………77

  (九)思考与随想……………………………………78

  第十二章 游记——樱花之旅的日·韩印象…………80

  (一)城市掠影………………………………………81

  (二)乡村风情………………………………………82

  (三)赏樱……………………………………………83

  (四)富士山神韵……………………………………84

  (五)民族分裂之痛…………………………………85

  (六)日·韩印象与叩思……………………………86

  第十三章 后记——意犹未尽的心语告白……………90

  (一)夙愿与责任……………………………………90

  (二)笔耕艰辛与甘甜………………………………91

  (三)自我评价及人生三次重大选择………………92

  (四)做好人生三件事………………………………92

  (五)过好人生三阶段………………………………94

  (六)淡定生活,走好最后人生之路………………96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蓝疆情空七军战友网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18-12-6 19:21:17 |只看该作者

天地情缘(三)

    第六章 调学——为走好人生前路充电

    果然不出我之所料,83年盛夏的一天,训练团政委奉师领导指示找我谈话,正式通知我:空军要从部分航空兵师抽调少量团职飞行干部去南京空军气象学院政工大专班学习,学制为两年。学习期间各种待遇同现役飞行员,毕业后发政工(政治思想工作)专业大专毕业文凭并将统一分配到陆、海、空军军、师两级机关担任政工干部或军事顾问。此举是为妥善安排团职飞行干部退役后的工作寻找新路,摸索经验。我们师共有李世才、刘光德和我3人调学。空军将要进行的这种赏试,其愿望是解决一批为空军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老飞行员的出路问题.也是为年轻飞行员做样子,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自己能在众多老飞行员中成为首批试验入围者感到很幸运。高尔基说过,“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机遇只偏爰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我生性好学,能给我一个重新去正规院校深造求知的机会是求之不得的美差。军事院校的开学时间和寒暑假安排与地方院校同步,8月底,我正式前往六朝古都的南京,踏进空军气象学院的大门,这是一所为全军培养专门气象人才的本科军事院校,我们这个政工班是临时开办的试验性特种班,学员是青一色的团职飞行干部,年龄在40一45岁之间。我们的到来引起全院师生的诧异和好奇,每当全院性集会或活动时,我们都以普通班级,普通学员的身份列队参加,这常常成为年轻学员目光集焦的对象,他们异样的目光仿佛在质疑哪里冒出这么一支老大不小的学员队伍?我们班级学科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由空军政治部直接安排的,目的是要改变我们以往文化知识结构太过专业,狭窄的状况,广泛吸纳社会新知识,打好人文社科理论基础,为铺就新的再任职之路扎下坚实的知识根基。两年中,我们前后开设了20多门课程,主要是社会人文类学科,内容涉及: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律、中外历史、文学、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工作等等,此外也设置了少数自然科学。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文学和历史。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印象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课老师是从气院的协作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聘请来的两位女讲师,她们在文学讲擅上耕耘多年,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授课时厚积薄发,博古通今,论述时旁征博引,无论是讲典故还是评人物品事件,都抛开讲稿信手拈来,精彩而不失幽默,有时似乎“跑题千里”,但一两句关联辞语总能自园其说,为主题画龙点睛,将课文演译得精彩纷呈。她们回答我们提问时,总是先给人以盈盈浅笑,而后以犀利的口才,精明过人的辨解力,应答自如,妙语连珠。听她们授课,如同听哲人精彩睿智,声情并荗的演讲,常常使我如痴如迷,忘记时空的存在,有时尽管下课了,仍觉兴味盎然,意犹未尽,课堂上精彩生动的场景仍定格在记忆里,历久弥新。


    现代文学课程里开没有专门的写作实践课,第一篇命题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写作经历》。这可难住了绝大多数毫无写作经历的同学,有的三言两语声明自己没有写作经历,有的干脆交白卷。我独辟蹊径,在第一篇习作中如实回顾了自己小学时期曾经萌发的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爱好及后来由于命运的转折不得不割爱,从戎弃文,并由此心生感慨,抒发军人的情感世界。没想到这篇叙事式散文得到了南大周老师(她既是讲师.又是青年作家)的高度评价,她在习作的中段旁批了“此段充满感情色彩,读之令人感动!”未尾则批写:“作文写得很好!我看了非常敬佩和高兴!我相信你能在以后的作文中出现高质量的佳作。”为资纪念,现将该习作的某些段落摘彔于下: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18-12-6 19:22:37 |只看该作者

天地情缘(三)

《我的写作经历》


——1984年3月于南京空军气象学院



    存在决定意识,一个人的写作经历和路径总是同他的生活经历,他的事业紧密相联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想是追求的动力。到了初中的后期,文艺欣赏和写作对我的吸引力愈来愈大,作文的进步和提高也日益明显。那时的我在写作道路上刚刚起步,正如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孩,虽然还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但面对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却有着无限的追求和探索。记得在毕业作文试题《我的理想》中,我满怀雄心壮志地声称自己的理想是当一个文学家。现今看来.那当然只是一种稚气十足的冲动和幻想罢了,但那毕竟是一颗埋进泥土的种子,若果能给它温度和雨露它是可以催发生长的。

    在人生起步的征途上,一个偶然的事变或选择,可能会整个改变自己一生的方向和志趣。正当我张开幻想的翅膀,鼓起希望的风帆,准备从写作的摇篮起步时,命运之神突然来到我身边,我意外地被挑选当了空军飞行员。这是多么巨大的转折呀,它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理想,改变了我的爰好和一切。踏进空罕大门后,无论在航空学校还是战斗部队,在我们钻研航空理论,攀登飞行技术高峰和南北转战.天涯远航的那些峥嵘岁月里,全身心都扑到飞行事业中去了,哪里还有闲情逸致想什么写作!况且那年头可不象现在这么开放和自由,在我们飞行员圈子中谁要是偷偷阅读文艺作品或写一点非政治技术类东西什么的,轻则被视为“分散精力”不务正业,重则被当作“政治越轨”“搞小资产阶级情调”予以批判。一次,我仅仅因为抄彔了几首唐诗就挨了领导狠狠一顿痛批,从此,我和文学写作道了声 “再见”便与它断了缘,绝了情。这当然免不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有几缕惆怅,几许牵魂……能聊以自慰的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飞行生活,本身就是绚丽多彩的画卷和优美抒情的诗文。飞行员的生活画面是壮阔,豪迈的,诗人们说我们以蓝天作纸,用彩虹当笔,描绘的是彩霞和云锦,书写的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这种浪漫的比拟我觉得真实亲切。不是么,自己这大半生来,戎马倥偬数十年,驰骋云天何止九万里!人们以为我们是粗犷型的军汉,其实粗犷是我们叱咤风云的战斗豪情和诙谐浪漫的生活颤音,当然,我们也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更有细腻多变的情感,虽然不是花前月下的幽会和漫步,但对人生,对事业,对生活 ,对爱情,我们有自己的理解和寄托,有自己的种种情愫。我们有诉不完对豺狼的恨,有抒不尽对战友的情;也有割不断与亲人的离愁别绪。多少佳节我们在海天边陲站岗,多少个良霄我们在长空星汉巡航,我们心中并不是没有慈母老父,娇妻爱子,可为了天下亿万父母妻儿的幸福安宁,我们愿与战鹰相依为命,一步不离,将个人的一切抛弃一边,这就是我们心声深处的抒情诗文。……尽管自己失去最富创造性的年华,已经是年近半百的人了,但我不悲切,不叹息,人不可万能,事不可两全,为崇高的蓝天事业而牺牲一种爰好甚至为之献身永远无怨无悔无遗憾。今天,既然有了新的习作机会我一定好自为之,倍加珍惜,纵然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晚年,我还是要慨然奋笔,力争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多添一点才能。一报老师的辛劳和苦心,二报党和人民对自己的期待和培训,为今后履行新工作积集能量和资本,同时,也为拓展自己晚年的精神生活增添新的园地。


    我的第二篇习作是自选题材,我借春游南京梅花山抒情论事,创作了一篇游记式散文,题为《春到梅花山》得到老师很好的评价。现全文转彔如下: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地板
发表于 2018-12-6 19:25:00 |只看该作者

天地情缘(三)


春到梅花山



    来自湘江之滨的我第一次在南京度过了一个漫长而严寒的冬天。春姑娘不知是因为腼腆羞于见人还是对春光过份吝啬,她欲至而姗姗,乍暖更著轻寒。几阵东风,数番暖雨,她来了,她终于带着春的讯息来了!南京的三月,要探寻春的身影,要闻到春的芬芳,据说非去梅花山而不可得,我怀着新奇的心情来到梅花山,寻觅我想得到的春的身影,春的消息。梅花山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般巍峨峻峭,它不过是座落于紫金山麓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山而己,它没有奇峰怪石的影子,亦少人工雕凿堆砌的痕迹。不过,这倒使人觉得它平易亲近,质朴无华。它小而突兀,雅而不俗,接崇山而展平湖,倚皇陵紧靠花圃。使金陵东郊胜景更加错落有栉,宛如一幅立体山水画。

    沿公路旁的小径而上,刚走近梅花山便觉空气清新,散发出阵阵浓郁而醉人的幽香,真是人未到心先醉。抬头仰望,映入眼帘的是漫山春色,顿觉赏心悦目。你看那万千疏枝俏影缀满了红的、白的、紫的花儿。成簇成团的,如重色浓墨涂染的国画;疏枝淡朵的,似淡雅脂粉轻描的水彩。它们多么会装扮自己啊!正是:疏密天作成,浓淡总相宜。三三两两的情侣游人,留连于梅林间,或衬着嫩绿的枝条,鲜艳的花簇,伴随着“卡嚓”声留下一幅幅美丽的倩影;或把脸庞贴近散发醇香的花丛,伸长脖颈,如痴似醉地吸吮梅魂梅津。人们乐而忘返,似入仙境。花,姹紫嫣红;人,神魂飘移。好一座梅花山!它不但使我饱尝了春之醇美香甜,还给了我意外的精神收益和思想的啟迪。


    过去,我也略知梅花的品质优雅不俗,气度不凡,但对于它们立身处世的具体情形却几乎一无所知,更未见过这么众多的梅的群体,梅的世界。这次是专门来探访它的,乘雅兴正浓,我细心的,一株一株地认真研究它们看似一致实则有別的生态特征。原来这梅林天地中的家族成员宛如一个社会,它们老少有別,相辅相成,各尽自己的职能,其情状耐人寻味,引人遐思。


    先看那低矮的幼龄梅,它们虽然枝干幼嫩,貌不惊人,但一个个象是刚出世不久的英武的青年,浑身生机勃发,扬溢着春的激情!它们的枝头虽然只留下几点残花败萼了,只要俯首一看,便可见其身下落英满地,或如血,或似雪,斑斑片片。这,不正告诉人们,它们对春的信息反映最为敏㨗,行动最为迅速吗!老树不觉春.唯有它先知。年长的梅树还尚末履尽春天赋予自己的使命,它却己经送春迎夏,走在时间的前面了。沉稳持重者也许嫌它生活节奏失之过快,但我却由衷地喜爱它。它对时间和新事物是多么敏感啊,这不就是梅花山的末来和希望么!


    再访那繁花满枝,争芳斗艳,枝干粗状有力的成龄梅,它们犹如梅林中的壮年,那满树刚刚怒放的冰心丹霞,脱颖吐蕊,红艳欲滴,色香迷人,多姿多娇。人们无不为它的嫵媚和活力所倾倒,所吸引。春的津液似乎在它全身奔流,春的热情似乎在它的花丛里燃烧,春的希望似乎从它即将结出的硕果捧出。没有它,就没有这梅林之春的主旋律,它年富气盛,是这梅花山的主角和精粹,我爱它,爱它承上啟下,勇担重任的气概和精神。  


    在半山坡之上,青壮年梅之中,偶见傲然屹立着数十株枝干苍劲,皮色深黑的老龄梅,远看它似无生机,一花不发,象是一位瞌睡未醒的老者,走近细细观顾,情景则大为不然。它沉稳、持重、不失长者风度,年龄虽然老迈了,但气节依存,本性不移,尽管对春的信息反映迟缓,但毕竟没有昏睡。你看它历尽无数的隆冬,傲冰雪,凌朔风,品性越发高洁无私,身躯更含傲骨香魂。它的枝头缀满了密集的,含香待放的花苞 ,为了延长人们对春之美的占有和享受,它毫不吝啬自己的暮年,随时准备辅助中年梅,以尽自己的职守。它不居功自傲,甘愿“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自知老迈不争春,却又不自弃,不偷闲, 兢兢业业贡献余生,慷慷慨慨度晚年。多么高洁,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


    回来的路上,车道两边行人如流,万头攒动,男人、女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们不都在以自己的天赋和特色为社会履行各自的职能,为“四化”谱写春的交响乐吗!观梅所得,让我浮想翩翩。良久,我在自己心的深处暗暗立下个宿愿:就做一颗老年梅吧,直到永远、永远。
                                         1984年3月 于南京


    指导我们写作的南大周老师在我这篇作文的结尾处用红笔写了一个大大的“优”字并写下一段评语:“情景交融、行文自然流畅,不累赘,情抒得好,景观得细,堪称一篇很好的作文。我的其它习作就不再在此献丑了。


    气象学院学习期间,我对历史课特别是中、美两国的近、现代兴衰史尤感兴趣,在《世界近代史》毕业论文中我以“学历史、论兴衰”为题,用详实的史料,强烈的对比,旁证博引,抚今追昔剖析中、美近代历史,纵论两国的兴衰成因。文中大胆而新颖的政治观点,科学的论据,详实的论证,让人读之耳目一新,既为之叹息,又催人奋进。该论文深得老师的赞赏和好评,因篇幅太长,不便搬弄于此。学写论文的经历对我后来在地方工作时为本系统大中专学生授课备课,以及个人因晋升高级政工职称必须撰写论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方便。学海无涯。两年的正规学习时间我没有让岁月蹉跎,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大大拓宽了,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深刻了。有人在那里焦躁不安地熬岁月,等消息,待分配,我在那里埋头读书,抢时间,学知识。学习不但是工作充电的需要,也是提升人生品味,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学习求知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乐趣。人的知识渊博了,对事物的认识才能更深刻,更科学,精神世界才会提升到新的高度和境界。生命不息,学不止步,是我的人生信条。学习之余,我也常与正在上学的儿女用书信交流学习心得。为了让孩子走出课堂,观察和探索外面的世界,1984年暑假我让妻子带领儿子胡凯前来南京观光游览,儿子是第一次走出湖南,他对外面的一切都感觉新鲜好奇。为了扩大儿子的视野,让他感知祖国山河的壮美,我特意陪同他乘轮船经长江逆流而上,至武汉再转乘火车返湘。当时我想男孩子应该早些接触外部世界为将来干事业,闯天下,增长见识,锻炼胆量,要趁早在他闭塞的童心深处播撒“好男志在四方”的种子。在南京就读的两年间,我与妻子也常有书信往来,她在心情和情绪好的时候来信中也有对我的些许牵挂和关切,甚至还有一两句私秘的情话,但更多的时候是吵架,是没完没了的纸上的笔墨官司。她常常莫名地向我发火,对我抱怨,她或将一时的坏情绪对我发泄或借陈年旧债与我唠叨向我清算。这种情况多了,以后我的心理逐渐患上一种“家信恐惧症”,每每接到她的来信我都喜忧参半,心里七上八下的:喜的是从中可以知道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有时还可直接收到孩子写给我的信笺,忧的是不知她又要抱怨我什么了——怨妇的阴影已成为一块心病笼罩着我。为此.我没少费笔墨应付她。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5#
发表于 2018-12-6 19:27:57 |只看该作者

天地情缘(三)

    第七章 转业——人生十字路口的第二次选择

    1985年初,位高权重的邓少平发出人民解放军裁军100万的号令,并要求军队干部年轻化,要走在地方前列。这一新的宏观战略部署完全改变了我们这个试验班原定的毕业分配方案。85年夏秋之交,当我以优异的毕业成绩捧着又一个大专文凭回到空十八师时,发觉在我调学的两年间,部队情况有了极大的变化:

    其一是人员有极大的变动和调整。与我同批同龄的老飞行员在团职以下任职的己经没有了,他们大都己经停飞,或转业,或等待退休,所剩下尚未停飞的三、五人均调任军、师以上职务。曾经经我亲自带飞,培养过的某些年轻飞行员,如方殿荣、王德啟、肖永正、姜国强、李建设等已纷纷走上师团领导岗位,部队的年轻化进程大大提速;

    其二是按空军制定的新标准对所有飞行员进行技术等级认定,以作为日后提高飞行员待迂的依据;

    其三是酝酿实行军衔制。上述变化都或多或少与我有利害关系,有人为我惋惜,有人为我鸣不平。我的几个知心战友和部下曾多次对我说:“胡主任,论你的才干和飞行技术应属飞行员中的佼佼者,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得到及时提拨和重用,太倔才了!”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在新的飞行员技术等级评定中,居然将我评定为“三级飞行员”,这是最低的技术等级,只相当于航校刚华业的新飞行员水平。以往的飞行员技术等级是按甲·乙·丙三等区分,凡是达到参战水平的飞行员都属于甲类,也就是说,我早在20多年前就是甲类飞行员了(最高技术等级),而且在多次遂行作战任务时让我率领编队冲锋陷阵,被公认为尖子飞行员,还前后十余年担任空十九厂(飞机大修厂)的兼职试飞员(技术拨尖敢于冒险的飞行员才有资格担此重任)而现今居然将我归类于最低的“三级飞行员”行列(相当于以往的“丙类”)既可气。又可笑!真叫我啼笑皆非。原来,新的评定办法并不是按实际技术水平和作战本领论高低,而是按是否飞完每一级所对应的所有科目练习,而新标准所要求的某些个別练习,以往部队是不飞的(因没有实战意义),在我调学期间,新标准出台后,为了评定上较高的技术级别,部队赶紧进行突击性补课,把过去放弃不飞的练习统统䃼上。这样,在队在职的飞行员全都成了“一级”或“特级”飞行员,而失去补课机会的我却被论落为“三级”飞行员,其实,卡住我进“一级”或“特级”的课目练习只有几个架次,若留给我平等参与机会,只要一两个飞行日就可达到目的。也许“功利”二字是人类难以抗拒的诱惑,我也无法逃出它的巢臼。起初,因技术等级评定一事老婆讥笑我,她还向我传递了别人的讽言冷语,本来就感到失落和愤愤不平的我,心中更加十分窝火!当时没有人帮我解“套”,全靠自我调适,我转念一想,也罢,不就是名、利二字和荣辱进退吗,多少世人为它所累,怨天忧人,愤世嫉俗,结果伤了身心,活得好累。我何必要做它的俘虏,弄得自己身心不爽呢!“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让浮华虚名和沽名钓誉之事远去,保持自己做人的正直气节和平常心态,诸事可烟消云散。我阅人无数,看清了那些飞黄腾达,升官发财的同辈或晚辈们,个别人确有真才实学是凭本事上去的,(例如郑申侠、姜国强等),然而多数亦属“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的普通众生。更有少数才疏学浅之辈全靠投机钻营取悦领导而鸡犬升天的,当然也有人是赶上了“年轻化”的好机运(在我辈同学、战友中,因上述不同因素有一批官衔飙至中将、上将的大人物)。移情反思一下在训练和作战中牺牲的战友们,再为名利胡思乱想,岂不汗颜吗!至于技术等级的评定问题,对于已经告别了南天的我而言只是一个浮而不实的虚名,只是一个历史的符号而已,“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自己心知肚明,气定神安就行了。


    有人说,如果早一、两年恢复军衔制,象我这样的年龄和职级,起码也会弄成一个上校或大校,但又能怎样呢?还不照样离开原有岗位,照样在将来的某一天被送进火葬场!在生死轮回道上,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把人生参透些,就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没有什么不可以舍弃的了。我按照一个党员和军人的贯常作法,将自己在军事院校两年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疏理归纳了一下,正式向师领导做了汇报,并听取他们对我今后去向的安排。师领导跟我谈话称,调学后我的职级安排是师政治部副主任(正团级),这与我的年龄(时年45岁)已不相称(超龄了)。摆在我面前的出路有两条,可以任我挑选:
    ①军内退休。空军规定凡飞行历史15年以上的超龄团职飞行员,可以享受军内退休待遇,但先要“挂起来”(实为闲置或“冷冻”)不安排任何职务,也不要上班,等待年龄达到50岁之后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并去干休所;
    ②转业去地方工作。对我而言,这可是步入中年后期又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事关我后半生前程和命运,苦乐与祸福,属于个人的重大战略决策,何去何从,万万马虎不得。我当时没有在师领导面前立即表态,要求容我深思熟虑,三思而行。但时间不容我久拖不决,我在短期内反复沉思,郑重考虑,认真分析了两条道路各自的利弊:第一条军内退休之路体现了空军党委对待飞行员的关爱和照顾,循此走去,前路风平浪静,没有任何惊涛骇浪。基本待遇有保障,一生不愁吃穿。一些求平稳,怕风险的“老飞”们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此路;第二条转业之路,前路迷雾茫茫,一时看不透,望不远,沿途可能有壮美的风光,也可能布满暗礁险滩,遭遇惊涛骇浪。走在前路的军转干部门,既有干得风光无限,混出人模狗样的,也有事业黯淡,处境凄惨,日子过得很不顺的。到底走哪条路是上策,一时真让我难以定夺。

    经过反复比较和定向分析,最终我选择了转业这条险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的。当时,我是这样分析和思考的:人生在世,第一需要当然是解决生存必需的吃、穿、住问题,这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最初级,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显然,摆在我面前的两条路都可以解决这一基本需求。转业的前景无论多么黯淡,总不致于穷困潦倒到衣食无着吧。那么,人生的第二、第三需求又是什么呢?当然是更高境界的追求,这里的“更高境界”是指非物质的内容,比如自我才能的施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的认同和参与等等。这样,生活才会充实,活着才有意义。流水选择了陡坡峭壁才能成就飞瀑壮观;人生只有经过拼搏摔打,见过风雨世面才显波澜壮阔,亮丽夺目。即使留下一身伤痕,到了真该退休的那一天,也可无怨无悔地对自己说:“我奋斗了,打拼了,我经历过了风雨彩虹的人生,我对得起自己!”当时,我见到一些等待军内退休的老同志,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养鸡、钓鱼、种菜、打牌,有时还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邻居和牌友吵得天翻地覆,精神世界越来越狭小。这种打发日子的生活方式,这样清闲安逸的等待时日,我宁可不要!须知,当时我刚从院校充电学习归来,年方45岁,身强体健,正当壮年,虽不敢说满腹经伦,踌躇满志,也没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高远胸怀,但此时若要我整日里赋闲藏身于小家,实在心有不甘!我不愿在无所事事中消磨时间,在漫长的岁月里等待衰老和末日的来临,那样,生命将黯然失色,精神将极度空虚,活着又有何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想让自己腐朽,我宁可燃烧。人生的价值是要用深度去衡量的。有人对我说,地方情况非常复杂,选择转业是条险路。我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不信凭着飞行员具有的智商和基本素质在地方干不出一番事业!我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的想法和决定这次倒是罕见地得到妻子的认同和支持,她当时还另有一个更长远的考虑:将来我们的孩子万一自己解决不了就业,可以凭借我在地方的单位和关系予以解决。于是,去向问题就这么定下来了。随之,我的名字确定在1986年度空18师的转业干部名单里。

    “转业”二字听起来稔熟,当真的面临到自己头上操作起来却非常陌生而又艰辛,其中的许多“门路”、“关节”自己以前闻所未闻,一窍不通。许多转业干部为进一个好单位不惜血本,用重金请客送礼,走后门,拉关系,寻靠山,机关算尽,到处钻山打洞,手段尽用其极。就连当时负责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师副政委张鹏(他以前曾是我的团政委)此时也公然对我说:“老胡,你平日在省、市有什么背景和关系不?若没有,赶快去找,这对你的分配安置很有好处。”我当即正儿八经的回答他:“张副政委,你是我的老领导了,应该十分了解我。您以前一直谆谆教导我们飞行员要听领导的话,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搞飞行,不要考虑个人问题,不要有后顾之忧,要相信和依靠组织安排自己的后路。以前我可是真心实意照您的话做的,现在突然叫我自己找背景、拉关系,这叫哪跟哪!我在地方没有任何门路和关系,我只认准以前的死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一切都拜托您了。”张鹏此一时,彼一时,他尽管是老政工,很圆滑,但是对我言之凿凿的质疑,却也无言以对。这之后,我逐渐知道,有的转业干部非常有心计,他们早在几年前就自己联系好了想去的单位,并打通了省、市转业安置办的实权人物。所以,转业工作一起动,他们就顺利投档,去到了省里很有“油水”的单位,而多数飞行干部情况基本与我类似,只能靠组织处理安排了。眼见有背景、靠山和关系的人大都进到中央和省级在长的科研院所、外贸、物资等单位,这些单位当时是奖金、福利肥得流油的,是人们垂涎三尺的香饽饽。本来,按照中央军委和国务院下发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像我们这类团职飞行干部属优先安排照顾的对象,可这种写在红头文件上的条文与实际操作执行中的潜规则相比,是多么苍白无力,我辈只能望之唏嘘感叹!尽管我也临阵磨枪,试图找点门路和关系,但处处碰壁,事事不顺,弄得我十分疲惫、烦心,一气之下,干脆闭门不出,何必为求人摧眉折腰,低三下四的,我很不适应那一套。既然进不了省级好单位,那就听天由命,任凭组织安排好了,我的档案被下放到了长沙市。

    时任长沙市委书记的王众孚,自身也是军转干部,他与我师当时的参谋长曾是中学同学,师里通过这层关系,恳请王书记对我们几位在省里分配不下去的团职飞行干部予以关照,王当即就应承:统统安置在市直机关的局,公司任纪委书记(保留原级别,降一职使用)不发配到基层。这算是给足天大的面子,已经十分关照的了。不过,这些单位当时几乎都是清水衙门,有的连发工资都十分困难(工资来源靠从下层单位收管理费)。能进到省里肥水单位的转业干部当时在我们面前神气、牛气十足。好在对生活一向不抱过高期望值的我,把随遇而安,清贫守志做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样心理上便容易平衡和满足。而且我知道,花无常红,人无常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界充满变数,人算不如天算,未来处境如何,还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谁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想不到我的这种揣测十多年后竟变成了现实,原本非常红火的那些外贸、物资单位才几年光景,已经风光不再,人员下岗的下岗,内退的内退,当他们得知当年几乎分配不下去的我们已享受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待迂时,竟以嫉妒的心理调侃我们是“王母娘娘来月经,红运浇头。”我回敬他们说,这叫风水轮流转,命运关照老实人。当然,这一切都是多余的后话了。彼此调侃而已。

    我最终分配落实的转业单位是长沙市机床工业公司(现已撤并为国资委的机械行管办),职务为纪委书记。此前我对该单位毫不知情,连它地处何方,如何查找我都不晓得。曾有人建议我拒绝受命,要求重新调换单位,可我想其时正值全军裁员100万,转业干部人数之多为历年之最,地方承受的压力已经够大的,能给自己一个单位和位置实属不易,挑三拣四,未必有好果子吃。最终,我决定还是受命赴任。1986年初冬,我正式办妥了一切转业手续,带着28年军旅生涯所给付的3600元转业安置费卸下了戎装,成了名符其实的老百姓。人生走了一个大圆圈,仿佛又回到了1958年前的起点,唱了28年“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军歌,如今要改为“我是老百姓,曾经当过兵”的唱词了。刚脱下军装,离开军营那一阵,心里的滋味像五味瓶,各种情感交织,很不平静。28年的戎马生涯,可以说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出生入死,幸存今天。我的青春,我的壮年,我的血汗都献给了军旅,付给了蓝天!我虽然犯过很多错,出过很多洋相,但我对党对人民满腔忠贞,对祖国一片赤诚,每当需要我付出和牺牲时,我从未吝啬和犹豫,大节上我问心无愧!军队有时很土,很苦,甚至很蛮,但它却把某种老百姓没有的精神植根在军人的心里,而这种精神是为人所需要的。无论和平还是战争年代,军人都是国家、民族的支柱和脊梁。我永远都为自己的军旅生涯而自豪!若有来世,我还会去当兵,还会向往祖国的蓝天。若有可能,我也希望自己的后代都能去军队磨砺、冶练,那里有许多在社会上学不到的东西。长期当过兵的人无论他怎么改变自己的外形和环境,其军人的气质、意志、品貌和文化素养都会有形无形地流露出痕迹,而普通老百姓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军队和军人当然不是什么都好,他们同样有某种令人心烦和厌恶的东西存在,但世上的事物有哪样又是绝对完美的呢?


    军队不是养老院,那片天地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再见吧,我那无愧无悔,戎马倥偬、叱咤长空的战斗岁月!再见吧,年轻的蓝天战友们!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6#
发表于 2018-12-6 19:30:25 |只看该作者

天地情缘(三)

  第八章 长沙机床工业公司——今生工作和事业的最后一个驿站
  (一)初识沈经理,军地见差异


    1986年12月初,冒着渐入隆冬的丝丝寒意,我到长沙市机床工业公司报到上班了。先是组织科的杨科长帮我办妥了各种“入户”手续,接着,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沈绍仁将该公司基本情况向我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本公司是为适应工业专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由市政府于1980年初组建成立的正县级行政性公司,其地位和性质相当于市级工业主管局,管理长沙地区的主要机床生产企业,下属机床企业六家,约有职工近万人。公司的任务是领导企业进行集约化生产,完成市委市府下达的各项工作和生产任务,通俗点讲,就是当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二转手,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交接传递工作,这种领导体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计划经济的产物。


    我的任职命令是以市委组织部的名义下达的,所以沈经理在介绍我与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见面时,他不称我为“转业干部”而是向他们郑重其事地宣布:“市委为增强公司领导班子的力量,加强公司党委的工作,特给我们派来了一位新的纪委书记,希望大家接受胡书记的领导和监督,支持他的工作。”随后沈经理用了两个工作日的时间专程陪同我到下属各厂同厂级领导班子见面并熟悉各企业基本情况。沈本人来自基层,他由工人而阶梯式地升任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直至公司经理,他对企业生产管理、设备家底和干部情况了如指掌,是经验非常丰富而老道的企业生产管理者。沈年长于我。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理事精明强干,言谈朴实而收放有度,他没有读书人的儒雅和迂腐,也不端领导架子,给我的初步印象是平易近人,精干实在。在我们共同工作和相处一段时间后,他逐步认识和发现我耿直的军人特质,看准我是个没有城府和心里不设防的人,逐对我日渐信任和放心,他多次找我私下交流思想,除关心我的工作、生活外,还提示许多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内部注意事项,包括本级和企业领导班子每一个人的详细资料及存在的优缺点,还有上级对这些干部的使用意图,群众对他们的反映等等,他都毫无保留地跟我交了底。他说,对领导班子内部每个人的问题和看法,以往他未曾对任何人议论过,因为我是市委派来的专职纪委书记,负有对班子成员进行纪律监督的职责,所以才对我交底,从多次谈话和工作接触中我也逐步认识和了解他的为人处事原则及工作的技巧与方法,他是一位工作经验丰富,人品正派的好领导,是我到地方后再学习的好兄长,好老师,他教会我由军人~地方干部巨大的角色转变。我很庆幸自己刚进地方新领导班子就遇上一位好的一把手,他对我坦诚相见,热情相扶。



    工作不久,我就发现,军地二者的差异的确很大:军队的基本领导方式是强制性,命令式的,工作目标是钢性的,地方的领导方式是协商、协调式的,工作目标和时限弹性很大。军队基本没有民主和监督,一切都是长官意志,上级说了算,官大一级压死人,等级森严,下级根本没有言论自由,地方则有一套民主监督机制,群众可以七嘴八舌议论,监督领导者,语言环境比较宽松,干群关系相对平和。当然,军队有许多好的传统和作风地方是缺失的,如时间观念.工作时效等。进公司之初,办公室地点在新开铺湖南机床厂的办公楼。一时没有居房分配,我仍住居在大托铺机场,每天搭乘机场的班车早出晚归,既紧张又辛苦。有时参加重要会议赶不上回去的班车就在办公室临时摆放的供午间休息的单人床铺上过夜。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7#
发表于 2018-12-6 19:32:08 |只看该作者

天地情缘(三)

    (二)在其位,谋其政

    经过在市委党校的一段集中培训和本单位工作体验后,我逐步进入工作角色,开始在其位,谋其政。初步工作实践让我体会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对纪检工作而言断然不行,要想做好纪委书记,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良好愿望办事是根本行不通的。为此,首先必须认真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规政策和文件,以此武装自己的头脑,办起案来就有准绳、有底气。上有政策法规和红头文件为依据;身边要紧紧依靠党委的支持;下面要有确凿的事实根据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依托。只要抓住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办理违纪案件也就不是难事了。


    我上任不久,就连续不断地接待下层企业职工对其企业领导人经济和生活作风腐败问题的投诉。他们听说我是刚从部队来的新人,认为我没有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和复杂背景,处事会比较客观公正,因而对我寄以较大的期望。我的工作职责就是通过同党内腐败作斗争从而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具体单位的贯彻落实;我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对公司本级和下属厂级领导班子进行党风党纪的监督和查处。既然下边的职工群众已将问题送上门来,不由得叫我不作为。当时有一家企业的多名中层干部和群众向我反映其厂长的经济和生活作风问题,据说这是多年反映过的老问题一直未得到处理,群众怨愤很大。为弄清真实情况,我或单独,或率工作小组多次深入该厂找当事者本人及相关知情者或单独谈话或小范围座谈,抽丝剝茧,去伪存真逐渐理出了头绪,摸清了基本违纪事实,经认真整理成材料后,我向公司党委作了查案工作汇报,对照有关政策法规和党的纪律,我提出了对该厂长违纪问题的定性和处理意见。由于我做的基层调查工作详实细緻,定性所引用的政策法规有根有据,准确无误,提出的处理意见宽严有度,留有余地,因而得到了党委班子成员的一致认可。随后,公司党委授权我以公司党委和纪委的双重名义去该厂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公开处理此事。


    第一次受领这样的任务,感觉如履薄冰,心里很紧张,生怕稍微拿捏不准。或难以服众,或得罪当权的厂长以至日后不断上诉告状。以往曾有不少纪委领导处理类似事件,常常引火烧身,弄得处理对象和群众双方都不满意甚至留下一大堆后遗证。履行这种任务比从前的战斗起飞迎击敌机入侵还要复杂微妙得多,空中作战突显的是勇敢加技术,而处理眼前这类烫手山芋,运用的是政治智慧、政策策略及语言文字的技巧。身在其位无法推讳,只好硬着头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作了最充分的案头准备,认真写好发言稿,一字一辞都经反复推敲斟酌,而后将其变为腹稿,熟稔在胸。到了全厂职工大会的现场,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众生,我平生第一次以公司新领导人和纪律裁判员的双重身份登台讲话。我在台上一亮相,原本叽叽喳喳吵闹不堪的会场一下鸦雀无声,千百双眼睛全都集焦到我一身,此时我仿佛身临另一种从未经历过的战场,心中不由得掠过几丝慌乱和紧张,从台下神情专注充满期待的目光中我知道他们想要听到什么。幸亏事前准备充分,有腹稿在胸。我努力镇定、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开始直面听众,我用不疾不徐的语速、朗朗开讲、侃侃而谈。我的情绪和语气不断随讲话内容的延伸而调整变化,或平缓、或激昂、或婉转、或劝勉、或娓娓道来或义正辞严。洋洋洒洒,激情四溢。我把一个枯燥乏味,官腔十足的违纪事件及其处理决定人性化地演绎得淋漓尽致,使一人犯错众人受益。变坏事为好事,化腐朽为神奇。台下时而有赞许的会心微笑,时而有唏嘘感慨的叹息,当然也少不了交头接耳的议论。约50分钟的讲话结束后,好些原来意见很大的职工纷纷走过来争着与我握手,他们赞扬我讲得生动、深刻、精彩、为大伙出了一口闷气,对处理办法也表示认可和赞同,担心的是我走了之后怕难以落实和兑现。我说,请大家放心,以后我还会常来检查,有问题大伙也可到公司来找我。被处理的厂长虽没夸我,也没前来与我拉手,但此后也没有上访和申诉。这个结局已经是十分理想的了,比我预料的要好。第一次独立处理一个违纪厂长,没有把事情办砸,还获得了基层群众的拥戴和公司党委的认可,由此破除了我对纪检工作的畏难情绪和神秘感,为日后的工作开创了一个好的先例。再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尽力去做都是可以干好的。除完成纪委本职工作外,公司党委规定,每位公司领导都要兼管一个经营部门,我负责分管一家机床设备租赁公司,还先后多次带领业务人员去北京,重庆等外地参加订货会,洽谈机床设备业务。公司机关内部的日常工作,时间安排和分配基本上可概括为“三三”制:三分之一时间泡在各种会议里(市里召集的各种会议,公司党委会、办公会,下到厂里参加的各种会议等等),三分之一时间审阅各种红头文件和学习精神,三分之一时间用来自由支配,包括办理业务,读书阅报等等。说机关工作整天沉溺于文山会海,一点不为过。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8#
发表于 2018-12-6 19:33:29 |只看该作者

天地情缘(三)

(三)市内建新家,日子淡如水

    到公司工作两年之后,我终于在天心阁公园旁分到一套公司新建的职工住房。尽管房子的层次和内部布局很不理想,但总算有了一个长久的栖身之所。与之同时,公司的办公地址也迁到与住房紧邻的新办公大楼。这一来,生活和工作一下都方便了,趁着新的乔迁之喜带来的的良好心情,我很想有一个完整、温暖的幸福小家,于是,我多次建议妻子随同我将工作调入市内,可她总用两条堂而皇之的理由婉拒我的要求:一是机杨空气清新,她舍不得离开那里;二是我们经常吵架,机场有个家,她能进退自如,有回旋的地方。既然她要给自己留后路,不想跟得我太近太紧,我也不便强求,以往夫妻相处的经验已让我多次领教:凡是她不情愿的事情,如果我硬要去做,那就准没有安生日子过!就这样,我们的小家庭硬是一分为二,儿子为上中学方便随我入住市里,女儿已上大学住在学校,妻子仍住在机场,周末,随她心情的好坏,不定期前来市内的家里走访一下,岳母则随其意愿两边住。我们的家庭生活和日子就这么平淡如水地过着。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9#
发表于 2018-12-6 19:34:34 |只看该作者

天地情缘(三)

    (四)挺身解难去支农,乡情乡恋深复重

    地方工作的另一特点是涉及到个人具体利益的工作任务很难推动或推而不动。1989年初,公司接到了市里交办的两件难事:
    一是分配我公司机关干部两人义务献血指标;
    二是选派一名干部去市属四县一郊(即长沙、望城、浏阳和宁乡四县及长沙市郊区)下乡支农一年。公司经过多次党委会,办公会研究讨论,又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反复动员、号令大家主动报名。可无论大会怎么开,动员怎么有力度,有声势,就是没人响应和报名。无奈,只好由公司党委会、办工会集体讨论决定人员,可会后与集体确定的人选一谈话,他们均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特殊”理由推脱拒绝得干干净净。对此,我感到不可思议!想当年我们在部队执行任务时,没有克服不了的个人困难,牺牲不得的个人利益。无论是谁,只要是执行指定任务,哪怕是妻子临产,亲人病危或亡故,都会毫不含糊地将个人私事抛放一边,雷厉风行,义无反顾地“打起背包就出发”,奔赴执行任务的最前方。可如今在地方单位,遇到这么屁大点事儿,大家都你推我躲,都在算计自己的得失账,没一个人勇于主动承担,我实在看不过去,想不明白!就在人选问题一筹莫展之际,我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这两项任务,我均可担当!”这下可为公司排解了两个大难题。无论公司领导层或其他干部职工都视我为敢于赴汤蹈火,排难解困的勇士,他们一下子对我刮目相看。斯年,他们一致评选我为当之无愧的优秀共产党员。其实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两件极其平常的临时性工作任务而已,根本不值得小题大作。人们只所以另眼看我,是因为我当时身处公司领导人岗位,年龄又较大,本来是完全可排除此类任务的人选之外的。有人甚至认为我犯傻,放着领导人的舒服位置不坐,偏要去生活条件艰苦的农村工作,简直是自找苦吃,自寻罪受。


    春节过后,我将家中的事情简单安排了一下,便去市里报到,以正式接受支农任务。市委支农办公室考虑到我当时的职务和级别(正县职纪委书记)安排我为市委驻宁乡县支农联络组组长,其任务主要是领导、督查和管理市委市府派往该县的七、八十名支农干部的生活和工作(这些干部分散在全县各乡镇和村组),协调市、县、乡三级与支农干部之间的工作关系,每月定期回市里汇报工作一次,做到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受领任务后,我即时整装出发。到达县城后,宁乡县委县府的意思是让我住居在县城招待所,这样便于列席各种支农有关的会议,也方便与支农干部的联系,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但我认为,本人既然是前来支农,就不该只是贴标签,混日子,更不是搞噱头,就应尽量深入基层,贴近乡村和农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沉下身去,到达最底层才能体验,了解到一手情况和资料。在我的坚持和要求下,县里最终安排我住居在桃林桥乡政府。桃林桥乡的党委谭书记和张乡长率领全体乡干部为我的到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会:大家在乡政府办公楼的前坪里各拖一把木椅围坐一圈,把我按在一把稍大一点的办公椅子上,谭书记先致欢迎词,在简单介绍完我的基本情况后,他快步跑进自己位于一楼的办公室,很快,他一手拿起一只硕大的搪瓷茶杯,一手拎着一瓶尚未啟封的白酒,回到自己的坐位后他用大牙咬开瓶盖,将满瓶白酒底朝天咕嘟咕嘟干干净净倒进大茶杯,然后恭恭敬敬地端起杯子走到我的跟前,笑嘻嘻地对我说:“胡书记,你是从省里下来的大领导,承蒙您不弃,看得起我们这个又小又穷的乡政府,亲临敝乡指导工作,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如果你真的看得起我们乡干部并准备与我们做朋友,就请你和我们一起把这杯酒喝下!”这突如其来的场景叫我既感动又恐慌,我立即求饶说:“你们的盛情我领了,但我不会喝酒,更没有海量,大家能否放我一马?”他不依不饶地说:“你要是嫌我们土,嫌我们脏,就不喝;若不嫌,你就先喝第一口,然后我们大家轮圈,一人喝一口,直到喝完为止。这样,今后我们就不是外人,大家心连心了。”他把话说到这份上,已不由得我不喝了,我壮起胆子瞧了瞧那黑乎乎脏兮兮盛满白酒的茶杯,已顾不得讲究斯文和优雅,更管不上卫生不卫生一把将他手中的杯子夺过来,咕噜噜就是一大口。接着,我把杯子递给了下一位,如此循环了两圈,杯中之酒已点滴不剩了。豪饮瞬间,我只记得那种低质烈性白酒的滋味又苦又辣,很难下咽,但就凭着畅饮这两口豪气冲天的迎客酒,让我与乡干部的心理距离消失了,情感交融了。从此,他们真的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这种粗犷豪放的饮酒迎客方式是当地民间迎接亲密客人常采取的古朴礼仪,它不要菜肴,无需碰杯,气氛简朴而热烈,能迅速将主客之间的情感融为一体,亲密无间。后来我在村组干部家,在乡办企业做客时又多次享受了这种礼遇。


    当年的桃林桥乡政府地理位置较偏僻,它座落在宁乡县最北端,界外与益阳为邻。乡政府的主体建筑物是一栋三层的办公楼,楼后是一片枫、竹混杂的丛林,楼前一条村级土公路横穿而过,公路两侧布满水田,稍远有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折向村外,附近有个一、二十户人家的稀疏的村落——长槐村。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初来乍到,颇感冷清孤寂。好在我并非一个追求浮华,喜欢热闹的人,静心体味,倒觉得这儿空气清新,环境静谧,远望青山隐隐,近看绿水悠悠。我的三楼卧室兼办公室的后窗外就是茂密的杂树林,柔风吹拂,但见树影婆娑,竹梢起舞,别是一番风景;特别是到了虫蛙合鸣的夏夜,流萤在周围田园上空飞舞,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淡淡清香,令人陶醉;尤其深秋时节,房后枫叶流丹,风吹叶动,摇曳生姿,临窗远眺,仰望天空深处的云卷云舒,心情格外清爽......


    我的职责和身份表面看来象是处江湖之远的饮差大臣,其实更象一个“不管部长”或自由人在这偏僻一寓,山高皇帝远,没人管束我。乡政府的头头对我很客气,他们把我当成省市下来的大干部,动辄请我作指示。我心中知道自个儿有几斤几两,时刻不忘自重自审,处处注意身份和影响。为了获得农村工作的第一手资讯,我首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乡村干部,只要市,县不指派我其它工作任务,我尽力参与乡政府的全面工作。白天,我大都跟随乡干部下到村组或乡办企业派任务,听汇报,开小会,解难题;晚上,通常列席他们各种没完没了的会议,有时会议通霄达旦,从先天夜晚直开到第二天凌晨,有好几次我在会场就睡着了。


    当时农村最难的中心工作:一是向农民收粮、收税(各种农业税、特产税等....);二是计划生育。这两项工作都是自上而下下达的硬指标,乡干部压力很大,完不成任务不但评先无望,就连基本工资和奖金都会打折甚至泡汤。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常采用集体出动,大兵团作战,用人海战术恐吓,威逼村民就范。尤其对计划生育超生户,凡是未出生前,一经发现不管孕期有多久,统统将其生擒活捉,由专人看守强行做“人流”;出生后发现的则罚得她(他)们倾家荡产,实在掏不出钱粮来的就缷瓦砸屋,搬箱抬柜,捉猪牵牛,弄得受罚户或哭天喊地,生路断绝;或落荒而逃,东躲西藏,不敢归家。目睹其情其景,我不由得想起杜甫在《石壕吏》中的名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民情、民怨、民苦,不身临其境怎能知晓!每当此时,我感到很无奈,自己只能袖手旁观,真实情感不能表露,我的心情很复杂,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扭曲感,尽管感情的天坪倾向弱势村民,但想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当时工作的环境和压力,我还是努力克制自己在工作现场保持沉默,不干扰乡干部的工作,事后,我曾几次提醒谭书记和张乡长要注意体察民情民苦,掌握好政策尺度,但他们对我的提醒似乎并不在意,还笑言:“老领导,您有所不知,你们省、市领导做工作是凭上头文件和政策,因为你们的工作对象是城市有文化的文明人,那样当然行得通,可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农村的文盲和刁民,不用点霸蛮、野蛮的手段,就无法展开工作,况且县领导也支持我们的做法,县里不怕我们行动过火,就怕我们思想右倾软弱,出了问题有他们替我们兜着。”我也知道,乡干部有苦衷,许多情况是出于无奈,他们上有压力,下有阻力和反抗,很难左右逢园,两头讨好,为保官帽求生存,只好得罪老百姓了,他们说;“上头千百个部门千百条线,到了基层全靠我们来兑现。”他们的确也挺不容易的,工作很辛苦,不分昼夜;待遇并不高,生活很清苦,还要两头受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甚至有时要昧着良心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以住我对乡村干部有许多偏见和不良印象,在与他们共同生活,工作一段时间后,对他们的同情,体谅逐渐多于责难和非议,后来,我专门就乡村干部队伍的生存,工作状况写了一份颇为深刻的调查报告,此文的初稿在征求乡干部意见时深得他们的认同和赞颂。后来,我连同另一篇反映农民上交公粮和农业税艰辛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并呈送到市委支农办,最后被转交到当时主管农村工作的常务副市长袁汉坤同志手上,他对我的这两篇调查报告十分感兴趣,其后在全市乡以上党政一把手参加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名道姓地谈到了我写的调研报告,对报告中反映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的整改办法和工作建议,大加赞赏和褒奖,会后返乡的谭书记和张乡长十分感激我为他们的生存和工作状况鼓与呼,他们的心与我贴得更近了。
   

    我没忘记市里交给我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教育和协调全县支农干部的工作,差不多每个月我都要拿出一半的工作日专门到各个区、乡看望了解市派支农干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听他们倒苦水,发闹骚、谈苦乐,当然其中也不乏先进事绩和典型事例,我将这些来自支农一线的生动材料整理汇集,每月定期向市里汇报一次,同时也借汇报工作之机为穷乡苦村哭穷化缘,请求有权有钱的部门和单位给农村工作以政策和物质的支援,下乡的支农干部多数表现都不错,但也有少数人摆机关干部和城里人的臭架子,感情上与乡村干部和村民格格不入,他们被农村所排斥,更有个别人组织纪律观念特差,私自长时间脱离支农岗位,擅自在市内家里过自在日子,凡此种种,我都对其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和规劝,对其中情节严重的及时向市里报告并建议组织处理和换人。


    当年暑假,一些身为中小学老师的乡干部妻子,纷纷前来乡政府居地休假,或许触景生情,也许是感情需要,加之乡领导的盛情邀请和怂恿,类比自己的妻子也是小学教师,何不让她也来此地体验一把乡村生活,借此机会既可了解,体验一番我在乡村工作,生活的情况,也可调节一下我们日趋紧张,疏远的夫妻关系。当时我一人独住一间大房,睡一架大床,楼下又有公共食堂,接待条件是可以的,经思考后,我郑重而满腔热情地用书信对妻子发出邀请(当时长话通讯还未普及,联系主要靠信件),可不日之后从她回信中得到的答复却令我十分沮丧和没劲,她情绪淡然,对我的一片真心似乎不屑一顾,并未领情,她更在信中声言,乡村的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太差,她才不想与我一起过那种苦日子!人各有所好,也各有所厌。喜好由人,不可强勉,既已如此,我怎能差强人意,强求她做不情愿的事情?感情的事情是勉强不得的,要是像从前回乡下老家那样因感情勉强常吵吵闹闹不欢而散,甚至提前不辞而别,来个“千里走单骑”,那种旧戏要是在此重演,那我就惨了,其影响和形象将难以挽回。总之,多年夫妻相处的历练让我变得聪明了,她不情愿的事,我宁可形单影只,独自前行。(后来我回乡下探望父母也如此)不过,曾长期令我疑惑不解的是:她当时既不想前来与我度假,其稍后却又担心,怀疑我在乡政府有相好的女人。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逻辑和难解的谜底。


    或许因为自己自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那份乡情乡恋绵长深厚,几十年的军旅和城市生活始终无法褪去我的乡土情结,我并非刻意作秀或弄出点噱头,更不是装模作样做出一付亲民的样子,我只是到了农村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小时生活的环境,仿佛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童年。见到了农民,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如同见到了亲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自然地流淌出来。我感觉他们质朴、率真、勤劳、厚道,尽管他们身上也有许多“文化人”生厌的习气,但瑕不掩玉,走近他们 ,我总有一种亲近,朴实感,同他们打交道,远比同城里的“文化人”交住要简便、安全。(特殊个体例外)因此,我很容易随乡入俗。在乡村工作期间,只要稍有闲暇,便拉上同为支农干部的当地年轻人小李走村窜户,与村组干部和村民拉家常话农桑,饮烟熏大碗老木茶,吃苦瓜煮肉糙米饭,我成了他们的朋友,相互间无话不谈。对村干和村民有求于我解决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只要能办到的,我都尽力而为。在住地乡政府,上自书记、乡长,下到办事人员和厨房工友,我们相处得都十分融洽、自然。初始他们把我当成省市下来的大干部,多少有一点敬畏和戒备,后来见我与他们同吃一锅饭,同睡硬板床,同走田埂路,一同工作,一同熬会,一同纳凉,一同聊天,没有一丝官架子,还与他们嘘寒问暖,谈笑风生,渐渐地他们把我当作自家人,不但思想上,工作上的问题不回避我还主动找我通气,汇报和谈心。有两个年轻男女(乡干部)甚至将自己热恋中遇到的麻烦和思想上的困惑倾腹与我相告,请求我的指点和帮助,他(她)们把我当作尊敬的长辈和可依赖的好朋友。物质上他们并不富裕,但却厚待我,虽然我的供应关系和应享的福利待遇在本单位,但乡政府干部除工资之外的福利待遇也照样给予我一份,开始我想婉言拒接,但他们说,要是那样就是嫌东西不好或看不起他们。无奈,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笑纳了。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转眼间,一年的支农周期已到。离别桃林桥前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乡情乡音,让我终生难以忘怀,长槐村的村民用当地最好的农家茶饭为我惜别、送行。他们噙着热泪期待我以后不要忘了长槐,有机会应回去看望他们;乡政府专门为我设盛晏践行,还赠送珍贵的字画和纪念品。在彼此依依惜别之时,他们有的企望我再来,有的期许日后到长沙市来看我......


    如今,虽然离开那片乡土近20年了,也许那里的一切都物是人非(后来听说乡政府已迁趾到菁华铺了),就连当年我曾经获得的宁乡县和长沙市的先进工作者,先进支农个人的荣誉证书也是尘封箱底,几乎从记忆中忘却了,但当年桃林桥乡村干部和村民那一张张热情、纯朴的面孔依旧鲜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里茶场起伏绵延的山茶林,那里小河的潺潺流水,那里乡间田埂的小道,村外的小桥,还有那老旧的村落和袅袅的炊烟依稀就在眼前。那一份乡情,那声声的乡音,那许多的感动,让我刻骨铭心,经久难忘。静静回味那段经历,往事常常叩击我的心灵,那时的农村、农民,他们很土,很穷、很苦,但又最真诚、纯朴、善良,宽厚,坚强。当时的他们常成为人们沉重的历史和社会话题,也是我的情之所系,那里是孕育城镇文化的发源地(哪一位城里人敢说自己的祖先不是来自农村?)那里有我们的衣食父母。我真诚地为他们祈福,愿他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更美好!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fsdfsdfsd

Rank: 9Rank: 9Rank: 9

10#
发表于 2018-12-6 19:36:50 |只看该作者

天地情缘(三)

    (五)兴趣为师勤补拙  攀登舞林新高地

    大概是1990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在湖南师大艺术学院(音乐系)读大三的女儿胡琦邀我前去河西枫林宾馆,参加一个由她担任乐队电子琴演奏的交谊舞会。当时我对交谊舞很陌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兴趣,我是抱着欣赏女儿琴艺的心态前去瞧热闹的,反正凭女儿的“关系”进场无须买票。


    华灯初上,我步入舞厅。同女儿打了下招乎,她安排我在舞池旁的休息区坐下观赏,约八时半,乐队秦起了热烈欢快的开场曲,短暂的序曲过后,优扬深长的电子琴乐曲从女儿的指尖间流淌而出,其声宛如清溪出涧,异鸟啼林,我大有“此曲只能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叹。伴随着其它乐器的共鸣,和着歌手优美甘醇的歌声,音乐絲絲入耳,旋律婉转动听,让身为听者的我,内心泛起阵阵温情暖意,象春风荡起的涟漪,似高山奔流的清泉,轻轻流过眼前耳畔,让人耳目为之一新,身心为之兴奋!


    乐队继续不停地演奏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影视歌曲,舞池里夜色迷离,忽闪忽灭的射灯摇曳摆动。人们成双成对,舞步轻盈,神态飘逸。女士们晚妆亮相,妩媚艳丽,气质或典雅或婉约,她们身材曼妙,长裙轻曳,舞姿翩跹;男士们则在浪漫的华尔兹舞曲中尽展优雅气质和绅士风度,舞姿如旋风卷起的波浪,舞步似行云流水般流畅,奔放......我看得瞠目结舌,深深的被眼前的轻歌曼舞所陶醉。


    曲终人散之后,我步出舞行,但见夜色阑珊,灯火稀疏。我仍长时间痴迷沉醉在此前的歌舞气氛之中,那欢快优扬或急或缓的曲调,婉转的旋律,醉人的歌声,婀娜的舞姿,轻盈的舞步,久久地在我脑际余音不散,舞影翩跹.....一向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我,此时暮然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更优雅,更浪漫,更丰富,更精彩,更有情趣和品味,更有多种亮点和色彩。一个新的念头在我心中萌发:下次再进舞厅时,我不甘心只当钦羡、仰慕他人的听众和看客,我要用自己能够驾驶现代超音速歼击机的肢体舞出人生的新天地,新篇章,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行!


    虽有涉舞意念,但此后一年多我一直找不到习舞的机会和门路。1992年,公司机关转变体制,在我本人的要求和组织部门的安排下,我的职务由纪委书纪调整为工会主席,角色的转变成为我“入舞”的催熟剂。组织公司机关和所属企业职工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是工会日常群众工作的内容之一,而当时开展这类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是办舞会和唱卡拉OK,因此,来自领导和群众的呼声都要求我在这一领域身先士卒,将学舞唱歌纳入本职工作范畴亲自下水试水,工作的需求正好与我原来埋藏在心中的愿望和兴趣不谋而合。原先在纪委书记任上对学舞多少还有些顾忌,现在则可以堂而煌之付于行动了。我先是在本公同系统内寻找舞技较好的工会干部讨教,然而在习舞过程中我感悟到要真正跳好交谊舞并非一件易事,只凭只言片语,浅尝辄止地听人讲解几下,随意练练舞步,没有专职老师的指导和系统的基础训练,舍不得下一翻苦功夫钻研舞技,磨砺心志,劳其筋骨,妄想成为舞林高手是痴心妄想。正当我苦无名师指点之时,老战友邓清禄主动推荐我用早晚业余时间前去烈士公园拜专业舞蹈老师为师,他亲自引领我前去正式报名入学。


    沉下心思正正规规地一学,还真让人大开眼界,茅塞顿开,拨开舞蹈表面的迷雾看清了一个真实的交谊舞大世界。首先是对交谊舞的认知和理解,它并不是轻浮或浅薄者所见识的那样,只是男女一起勾肩搭背,搂搂抱抱,扭扭身姿走走“游步子”而已,那其实是对交谊舞的丑化和曲解。正宗健康的交谊舞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技艺要求,它起源于西方上流社会的社交文化,很快传遍全世界,既为绅士淑女所爱,也为人民大众所喜,就因为它是一种东西方文明都能接受和传播的大众文化。它容音乐、舞蹈、体育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活动。其具有的娱乐、健身、社交、休闲、养性等多重功能已为人们普遍认可,它雅俗共赏,既传统又时尚,既高雅又通俗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处,其内涵非常丰富。当然 论及习舞人群中的具体个人,其心志和目的各有所异,如同对其它任何事物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好的事物也时有被人猥琐和亵渎的。


    做事和学习喜欢认真是我一贯的秉性。相当一段时间内为学舞我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为练舞,膝酸足疼,挥汗如雨。那些日子,我曾为舞痴迷,为舞疯狂。无论老师,舞友和舞伴都公认我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好学员,既入此道,我决不止于做一个舞林中的平庸之辈,我一定要做一名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佼佼者,一定要成为引领舞场风云的高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度春风秋雨,几个严寒酷暑的修炼磨砺,在经历了生涩,蹩脚和尴尬过程之后,我的舞艺有了长足的进步。虽不敢说达到炉火纯清,出神入化的境地,但对于舞场通用的慢四,中四,慢三、快三,伦巴、探戈的各种常用舞步及其花样套路,技艺已日臻娴熟,可以在舞场随心所欲,逍遥自在地驾驭风云变幻且游刃有余。同我合作过的舞伴,几乎没有不恭维我的。艺海无涯,天外有天。为进一步拓展舞蹈新路,以便触类旁通,开阔舞蹈视野,我先后在完成交谊舞的初、中、高级班学习内容后,又选学了部份拉丁舞和摩登舞。期间还多次参加各种不同档次和范围的交谊舞比赛(我始终将交谊舞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和强项),并获得老师和同行的赞赏,其最高成就是获得了长沙市交谊舞大赛老年组第三名。
我将所学到的舞艺充分运用和发挥到工会活动中。从省、市工会到自己行业系统,凡有大型舞会活动,我都要寻找能与自己搭档匹配的高手共舞,她们中有的是专业舞蹈老师,有的是各层次的工会领导,当然多数是业余舞林高手,每当遇到绝佳的音乐和优秀的舞伴,我的身心和舞蹈情绪马上会进入最佳状态,花样套路动作会酣畅淋漓地演绎到极致,每当自己引领的一对成为全场的旋风和注目的中心,精神会爆发出一种特别的冲动和亢奋,此时的舞蹈情绪,不由自主地激昂飞扬。全部身心仿佛进入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舞蹈世界的意境之中,此时所获得的精神享受难以言喻,留下的回味无限美好,我将舞场当作人生的又一种舞台,让它舞出与众不同的风貌,舞出潇洒,舞出精彩!我特别喜欢跳“慢四”和“快三”,前者舒缓绵软,温柔抒情,似花前月下,胜闲庭信步;后者则激情飞扬,似旋风卷起一池波澜,让人热血奔流,心花怒放。它们都能将人带入一种超凡脱俗的舞魂意境。


    我的舞技在省市工会系统也获得颇高的评价和赞誉,其影响虽不敢说蜚声遐迩,却也小有名气。省机械厅的工会主任郭宁(副厅级)将我做为“品牌”向全省全国工会干部推崇,每次他率领我去其它地市学习或开会,总少不了有联谊舞会,当舞会达到高潮时,他总要向当地的高手推介我,说我代表长沙市工会干部的最高舞蹈水平,而且非要我露两手给人家看,我呢,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当仁不让了。出省搞活动,他都要点名把我喊上与其同行,他授予我的任务就是在与兄弟省市工会干部共舞时为湖南人争面子,让他们对湖南工会干部的舞艺不敢小觑。我每次都不负所望,不辱使命。


    通往舞林高处之路尽管艰辛,但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爬不上的坡,做不成的事,关键在于你对它是否有兴趣,下苦功,并持之以恒,不懈地向高处攀登。牵牛花的藤蔓尽管柔弱纤细,但它勇于向高处攀登,最终总能将自己光鲜艳丽的形象绽放在百花的制高点,请记住两条成功的学习诀窍:兴趣可以为师;勤奋能够补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蓝疆情-空七军战友网   

GMT+8, 2024-9-19 09:44 , Processed in 0.04939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