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疆情-空七军战友网

标题: 我的战友我的连-宁小红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友良    时间: 2014-11-12 15:38:26     标题: 我的战友我的连-宁小红

我的战友我的连


——宁小红


      转业到地方之前,我在部队工作了26年。回想军旅时光,最难忘怀的是在基层连队与战友共同生活共同战斗的经历。

       从军之初,一声呼唤激发责任

      1986年我中学毕业考入西北某军事学院。紧张的入伍训练、严格又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这些从学校出来的孩子,从最初新鲜好奇,过渡到“三点一线”本能程式的生活节律,热情中有些迷失和不知所措。

      当时我们学员队与公交公司共建,每个周末派出学员到公交站维持秩序。入校不久轮到了我们班。那时我还穿着末配戴军衔的服装,刚从南方考到西北的大学,外出上街挺新鲜,东瞧瞧西看看,毫不理会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突然身后一身叫唤“叔叔,请问……”我回头一看,是一名个子比我还高的大学生模样姑娘在说话。我摸摸后脑勺,左右环顾,确认“是叫我吗?”“嗯,请问总医院坐几路车?”因为共建需要,我们做过这方面的功课,所以马上给了人家指点。

      归队后,和同学们说起此事,大伙起哄:“姑娘俊不?”“小子行啊,挺招人呀。”那时的我们,几乎还从没有被人叫过叔叔,第一次被叫叔叔是一个大姑娘,还是街上偶遇,难怪大家的表现。过后,我这样向同学们说了一通“狡黠的大道理”,一身军装赋予你责任,赋予你信任,不管你有没有自觉!

    初到连队,卡住的炮弹带来思考

      毕业后我分配到一个驻在边境山头的空军雷达站,历史上曾是古战场,是一个经历过战火的英雄连队。到连队第二天,指导员带领我们熟悉环境,介绍山上有三个制高点,清朝时,每个山头上都有一门德国产的克虏伯大炮,现在仍存的还有南面的一门大炮。他带领我们来到大炮前,让我们观察。令大家惊讶是,一发炮弹卡在炮管之中!

      指导员介绍,炮台修建安装历时十年,炮弹是按照大炮使用寿命从小到大的尺寸逐级使用,第一发炮弹口径最小,最后一发炮弹口径最大,由于清军误把最后一发炮弹作为第一发炮弹装填发射而造成了卡膛,生生撂在这山头阵地,一展览就是一百多年!

      接下来,我们几名新干部专门研究起克虏伯大炮来。当时手头没有资料,就利用外出时间到图书馆和书店分头收集资料,有的研究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有的专门到南宁镇宁炮台查看比较,还共同完成了一篇论文。在那个物质和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工作之余的研究,让我们充实地渡过了刚到连队的生活。

    战火洗礼,英雄木棉树见证战旗如画

      营区的坡地上有一棵两抱多粗的木棉树。七十年代末的边界军事行动中,两个足球场大的阵地上,先后承受了700多发炮弹,木棉树被炸断。可第二年春天,接受战火洗礼的木棉树又奇迹般吐芽、生叶、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这就是连队顽强精神象征——英雄树。

      木棉树边是一辆布满弹片伤痕的雷达车,弹坑共530个,雷达车上方诱饵天线至今仍然卡着一枚未爆炸的弹头。在那场边境军事行动遭受炮击的27天里,连队报出了700多架次空中情报,为保证胜利做出了贡献,被记集体一等功。八十年代中期边境作战中,连队坚持坑道作战127天,在猛烈的炮击中,及时、准确、连续地报出空中情报,荣立集体二等功。

      时间来到世纪之交2000年的一天,连队紧急战斗铃突然响起,雷达屏幕显示西南国境上空空情异常,有不明目标在向我国境线靠近,是干扰?空飘物?鸟群?未预报的民航班机还是外军战机?这是一个连队的决心决定整个空中行动的时刻。判断、需要当机立断的准确判断!“是小型飞机!报出!”站长果断下达指令。上级指挥所进入一等战斗状态,战机起飞,雷达连续引导,战机拦截,将非法入境的外籍超小型飞机迫降在粤西的一条河滩上。

      那是初夏的日子,那一天英雄木棉树葱茏茂盛,巍然挺立在边境的土地上!

    守卫南疆,一代代战友铸就荣誉

      在部队,对一个单位的最高奖励是授予荣誉称号。雷达站荣誉室里,有两面荣誉称号锦旗: “钢铁雷达连”和“精神文明雷达站”。一个连队,能够获得荣誉称号已是军中翘楚,能够两次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在解放军序列中屈指可数。

      在“钢铁雷达连”的锦旗前,讲解员都会讲述烈士张学保的事迹。一次战斗中,雷达天线供电线路被炸断,天线停止了转动,连队立即组织抢修,当时年仅24岁的张学保主动请缨,冲上阵地,拉起系在天线上的绳索,天线又转动起来了,一圈、两圈……突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炸响,勇士倒下,手里还紧紧握着牵引的绳索……正是烈士和连队那些凭血肉之躯,冒着炮火、修复天线的英雄们铸就的“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通”的精神永久书写在南疆国门的天空,铭记在一代代官兵的心里,成为全体空军雷达兵兵种的“兵魂”。

      “精神文明雷达站”荣誉称号见证的是和平时期官兵战胜“糖弹”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那是“军队要忍耐”时期,部队的思想教育是“正确对待利益调整” 。就是官兵收入不高,在国家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时期,引导大家安心本职,自觉奉献。雷达站驻守在旅游景点,边境近在咫尺,距两个最大的边贸市场仅10分钟路程,经常有老板找到连队拉关系,要求合伙做生意、租场地或借军车拉货。1993年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老板找到当时的站长合伙做布匹生意,挂个副董事长的名,并当场掏出一大叠现金作为聘金,还挑逗地说:“只要站长看得上,我这个人也可以奉上。”得到的结果当然是没有任何犹豫的拒绝。这只是当时环境无数次考验的一个缩影!

      两面锦旗浓缩了一个“钢弹”打不倒“糖弹”摧不跨连队的历史,它是人民军队千千万万个基层连队的典型代表,它代表着过去,它更展现着未来!

    心系连队,战友新的集结出发

      在雷达站,讲解连史是每名官兵的必修课。古城墙和炮台前,讲述的是冯子材抗法大捷和孙中山领导的反抗清政府的起义;参天的南国相思树边,讲述的是绿色连队和官兵们动人的情感历程。还有神圣的雷达阵地、小岗楼、战斗值班室等等,最核心的是连队荣誉室,一千多件物品每件都承载着连队的一段往事。

      荣誉室的玻璃柜里有一摞笔记本,每一本封面上都写着《连队纪事》。从1998年开始,每周由一名指战员记录一周的工作生活,至今已经有600多段文字,有日常的记录也有精彩的感悟,代表着一段段青春的经历,代表着一种坚持与信念。一个人可以、一段时间可以,一个集体的长期坚持难能可贵,只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解释这一切。

      离开老连队这么些年来,我脑海中经常会闪现那些普通战友的面影,任凭时光流逝,仍然那么清晰。一年260多天的雨雾天气,天晴时大家忙碌着晾晒,小心地将荣誉室物品抬到阳光下;在连队工作16个年头的老兵,婉言谢绝换岗到平地连队的安排;获奖的训练标兵,将两万元奖金全部寄给了家庭困难的战友;在读大学生士兵引入3条“萨摩耶”,自己成了饲养专家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欢乐,坚持自学完成了学业;还有带着梦想前行、抱着吉它歌唱、沿着边境行走,重回连队的战友……


      上个月,我参加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队队员培训,见到了20多位阔别多年已转业到地方的战友。每个课间大家抓紧时间讲知心话,叙战友情,一如当年的语调当年的性格当年的热情!集训结束话别后,望着一个个依旧熟悉的背影,我知道他们又一次找到了自己的连队自己的战友!(此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2014年7月17日)
作者: 张震宇    时间: 2014-11-13 17:22:45

感情真挚,文笔流畅,娓娓道来。我们每位战友的军旅故事都是一本书。用心去整理,都可以写出很多好文章。
作者: 叶友良    时间: 2014-11-13 22:56:12

张震宇 发表于 2014-11-13 17:22
感情真挚,文笔流畅,娓娓道来。我们每位战友的军旅故事都是一本书。用心去整理,都可以写出很多好文章。

震宇说得太对了!




欢迎光临 蓝疆情-空七军战友网 (http://bbs.kqjz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