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疆情-空七军战友网

标题: 许传功第十任政治部主任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友良    时间: 2014-6-11 07:34:44     标题: 许传功第十任政治部主任

许传功:岁月如歌

[attach]891[/attach]

许传功近照

      许传功简历    许传功,少将军衔,1942年11月生于山东莒县,研究生学历。1960年入伍,1964年4月入党。历任机械员、机械师、副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副科长、飞行大队政委、团副政委、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基地政委、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等职。
    著有岁月三部曲《岁月如歌》《岁月心声》《岁月似火》,收录入伍后所创作的大量诗词和理论文章。先后在沈阳、济南、广州、兰州等六个军区空军工作,曾深造于空军第十七航空机务学校、空军指挥学院和解放军政治学院,系国防大学第一期两年制学员。

    他年少离乡,投身军旅,从此戎马倥偬四十余载;
    他坚毅执著,胸怀家国,守护祖国苍穹从未言悔;
    他先后奔赴六个军区,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他从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将军,一言难绘……
    他就是许传功,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起来的空军少将,以毕生的经历,绘就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夏日的西安,炎热而干燥,世园会的举办,又使得这个十三朝古都愈发多了几分繁华与喧闹。
    位于莲湖区的一处院落,依然静谧而幽雅。庭中的枇杷、银杏、葡萄架,绿油油地透着一丝荫凉。靠着院墙,是许传功亲手种下的瓜果蔬菜,“你啊,来得早了些,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吃了,纯绿色食品,无污染!”此时的许传功,笑得开怀,宛若一个孩童。


    遥忆少年时
    1942年,许传功出生于莒县城阳镇的一户农民家庭,从小饱受战乱和饥寒交迫之苦。1948年,父亲作为民工赴前线支援淮海战役,这让年仅6岁的许传功过早地肩负起了一份生活的责任。直到10岁,才开始上小学。
      作为家中的长子,许传功上要帮父母维持生计,下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对读书的机会,他分外珍惜和努力。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莒县一中,但此时,父母却无力再供他念书了。“家里太穷了,没饭吃,他们希望我留在家里干活。我说不行,我要上学,你们没有钱,学费我自己挣!”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倔强的许传功开始勤工俭学。每到假期,都要去县城打工,一个月下来,能挣20多元。这就是他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
      1958年,许传功开始读初中,不久赶上“三年困难时期”,“那几年,除了吃烂红薯,就是吃树叶子,整个河边上柳树、杨树的叶子全吃光了,吃得都浮肿。”许传功回忆道。
      1960年的夏天,对许传功来讲,极不平凡,正是从这时开始,他的命运轨迹发生了转变。
      那年夏天,部队到莒县征兵,正在读初二的许传功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老师们不让我报,说你考大学没问题,不能走,母亲也不让我走。”为了阻止许传功去当兵,母亲把他的入伍通知书给藏了起来。“后来我就一直都没找到我的入伍通知书,母亲也忘记了,不知道藏哪儿去了。”许传功笑道。
    以为当兵无望,许传功又进城打工了,直到部队临启程的前一天,村支书才找到了他,急忙把他拉到新兵集中地。衣服一换,穿上军装,第二天,许传功把换下的衣服送回家,和家人说:我要走了,要去当兵了。随后便和那批新兵一起,被送到临沂,取道北上去了吉林。此时的许传功从未想到,他这一离开,便是整整七年。


      初鸣雏鹰 翱翔苍穹
    吉林,空军某航空机务学校。
    许传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北国的冬天很冷,工作一会儿就得站起来跑跑步,否则全身都冻僵了。有时,大雪没过膝盖,混着冰渣,彻骨的冷。”后经过考试,他被选拔到米格-19学习班。“因为保密,打了上课铃坐到座位上,才给你发教材,开始授课。授完课,所有资料片纸不留全部交保密室,所以只能全靠脑子记。”许传功回忆道。
    经过10个月的学习,许传功被分配到驻守武汉的航空兵某师独立大队机务中队任机械员。两年后,升任代理机械师。服役刚满四年,就被任命为少尉正排机械师。而此时,和他一起来到这个部队的29名同学,大部分都复员了,留下来的只有6人。“武汉那么热的天气,我中午很少睡觉,就是学业务、学文化。”有着“四大火炉”之称的武汉,天气极热。“把温度计放到地面,水银柱可以一直升到顶。飞行员每次训练结束,鞋子里可以倒出水来。”许传功笑说。
    1964年对许传功来讲,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份。他不仅提了干,还作为先遣队成员赴大西北某空军基地,参加执行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期间的防空保卫任务。
    在那片没有人烟、风沙肆虐的地方,许传功一待就是半年多。“戈壁滩的大风一来,一下子就天昏地暗,眨眼之间,就能起来一座小山。在那里,飞机维护非常困难,一些导管什么的灌进沙子就完了。”这是许传功一生中执行的最艰巨任务之一。但是,直到原子弹爆炸前一天,许传功和他的战友们才知道,他们是在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执行保卫任务。“政委告诉大家这个消息后,大家都欢呼、高兴得不得了。我们的任务实在太光荣了,我们的国家终于也有自己的原子弹了!”时隔多年,许传功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难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也许是人杰地灵,莒县这片土地的青山秀水,赋予了许传功高于常人的禀赋才情。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机械师,还是连队的文艺骨干。文化功底深厚的他,经常为部队的文艺演出编写节目。慢慢地,上级领导发现他是个从事政工工作的好苗子。1966年,部队任命他担任机务中队的副指导员,负责共青团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许传功如鱼得水,很快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而在全师出了名。
    就这样,许传功从一名优秀的机械师,转变成一名出类拔萃的政工干部。一年以后,他被调到师部,负责全师的共青团工作,不久又被任命为师党委秘书,又一次完成了工作角色的转变。
    基层的工作经验,赋予了他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得领导赏识;而秘书的身份,又使得他耳濡目染,培养了宏观的思路和方法,为后来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
    在师党委机关工作不久,许传功就被委以重任,下派到某团所属的飞行大队任政委,担负起直上歼-6型战机的飞行试点任务。两年后,直上歼-6试点工作取得了成功,他们所取得的经验在全空军推广。此后,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直上歼-6战机成为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种,立下赫赫战功。
    经过直上歼-6试点工作的检验,许传功展现了非同寻常的政治工作才能,那时,他才刚过而立之年。随后,他受到所在部队的重用,先后担任飞行团副政委、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在和平年代,同一个师级单位,从一名普通战士走上师政委的岗位本已少见,而许传功完成这段旅程,仅仅用了23年时间。
    许传功在担任航空兵师政委期间,向师长建议尝试“一备三飞”,就是准备一天,连续飞3个飞行日,而过去通常做法是“一备一飞”。他的建议得到了师长的积极响应。在实施了这项改革后,他们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我当时所在的某师在全军很有名,这个部队非常泼辣,战斗力提高非常快。我们一到前线去轮战,国民党都害怕。那时候我们一到前线,国民党就广播了:共军的王牌部队某师来前线了……许传功笑着说道。


             军校深造 厉行改革
    1986年,中国最高的军事学府,有“新中国黄埔军校”之称的国防大学开始招生,许传功成为国防大学第一期两年制学员。当时全国空军只有5人被选送就读,许传功是其中之一。
    在这所专门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新型高级指挥人才的地方,许传功和许多军营精英们一起,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短暂的栖息,为将来更高、更远的腾飞汲取着养分,积聚着能量。
    1988年,许传功从国防大学毕业,晋升为副军职,就任于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随后,历任广西空七军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昆明基地政委等职。
    1994年,许传功晋升正军职,调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97年起,担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兰空在全国各军区空军中所辖面积最大,工作和生活条件最为艰苦,许传功在这支部队工作了九年。“我来了以后发现,兰空干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下部队。部队艰苦,都在一些边远地区,条件很差,机关的干部就不愿意下去,基层的干部又不太安心,这是个恶性循环,所以我感到这个问题比较严重。作为军区空军这么大一个摊子,干部这样一潭死水可不行。”
      许传功以一贯大刀阔斧的工作作风,对兰空干部任职制度进行了改革,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我先抓政治机关,先拿我们政治机关开刀。我是19944月份来的,3个月后就开始做这件事了。我们提出副处长以下干部,要下到基层去任职、代职,然后从基层部队调一部分人到机关工作。你要想提升,就下去给我好好干;如果不愿意下去,还像过去那样,宁愿向东千里,不愿向西一步。兰州嘛,越向西越艰苦,向东这儿有个西安嘛。如果还是这样一个观点,你就给我在机关待着,我永远不用你。”
      这项举措一下子就把兰空的干部任职体制给激活了。“后来干部都抢着要下部队去,写申请要下去。两年后,空军来检查我的工作,感到这个还是不错的,也制定了一个干部任职交流制度,后来空军就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许传功说。


          岁月如歌 返璞归真

      作为一名军人,许传功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都投注在了军营,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在荣誉的背后,他留下了许多的遗憾。“我从济空出来后,家人就再没跟着我,你看我从济空马上又到广西,到七军,从七军到成都,从成都到昆明,再到兰州,搬家都来不及。”常年的部队生活,使得他和家人聚少离多。“原本以为退休后可以与家人尽享天伦之乐,谁知不久老伴儿又得了病,一病两年多,于前年去世了。”此时的许传功,言语中透着对父母妻儿的深深愧疚。正如他在《过中秋佳节》诗中所写道:
   

    四十二年戎马路,
    慈母时时挂心头。
    每逢佳节盼儿归,
    望穿双眼何时休。
    ……
    自古忠孝无两全,
    只因报国未尽头。
    往事如烟,曾经的苦痛磨难,如今只化作唇边一缕淡淡笑言;
    岁月如歌,往昔的风云变幻,也只是漫漫旅途中的沧海桑田。
    从冰雪北国,到烟雨江南、大漠孤烟,这就是军人,守护着一方黎民,守护着祖国的万水千山。
    换下军装后的许传功,终日与翰墨书香为伴,养花种草,寄情田园。运动之余,吟诗作赋,生活平静而充实。

陈 潇撰文)






欢迎光临 蓝疆情-空七军战友网 (http://bbs.kqjz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